搭建平臺 讓人才盡展其能
自古以來,就有“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之說,無不道出了將才的重要。在創新驅動發展的今天,人才的競爭更加白熱化,依靠人才搶占高地、獲得成功,已成為各行各業最為通行的法則。
靜安企業毫不例外,深諳其中道理,并在長期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的人才觀,建立了自己的人才庫,規劃了自己的人才發展戰略,保證企業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人才觀,關系到企業高層的決策方向、中層的理解貫徹、一線員工的愿望追求,可以說是企業文化的關鍵點之一。本文試圖通過梳理分析重點事例來闡釋靜安的人才觀,以此啟發廣大靜安家人強化人才觀念,樹立人人皆可成才、個個爭當人才的良好風尚,開創人才建設嶄新局面。
人才是第一資源,第一要務
靜安的發展史上留下過許多佳話,其中不乏有求賢若渴、義重如山、三顧茅廬、桃園結義等等生動故事。決策層的眼光是深邃的,理念是超前的,在人才問題從不局限于家內外、企內外、省內外甚至是海內外,也不惜勞苦、不惜代價、不惜成本,面向五湖四海挑選人才,或者是通過高等學府培訓人才,曾經開出過高薪待遇招賢納士,出臺過優惠政策從高校直錄應屆畢業生,投入過大價錢依托名校舉辦企業經濟管理高研班,從而為企業發展構筑了人才方陣,干成了一系列大事、難事,推動了企業穩步健康發展。這些都是屬于靜安的大動作,屬于靜安的大手筆。
行動的背后是觀念和理念的主導與支撐。集團高管層堅持重視人才建設,把人才資源視為第一資源、最緊要的事務,把人才競爭看成是各類競爭的關鍵因素,把選人育人用人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并將“無大將可用”列為集團的“五大警示”之一擺上突出位置,從而未雨綢繆,牢牢把握爭奪和擁有人才資源的主動權,有效防范人才隊伍建設出現危機。事實也一再昭示,企業的發展環境、任務挑戰在不斷變化,然而增強企業人才儲備、人才競爭,始終不會變、也不能變,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才為本”的思想牢固確立起來,遵循人才的普遍成長規律,統籌實施人才培訓計劃,突出管理人才、創新人才、高技術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打造牢固的“人才鏈”,始終占領人才的制高點。
人才有標準,職業素養、專業素質都要過得硬
靜安企業向來注重企業的形象聲譽,把員工的素質、對外的形象看得很重。近些年來,每年都要作出計劃安排,騰出時間,投入精力和財力,對集團高管和全體員工進行職業素養、企業文化、社交禮儀、專業技能“四項培訓”;今年還重點在醫院大抓了“六個意識”“兩種精神”宣貫活動,發起了以樹立正確價值取向、是非觀念、工作作風為主題的學習討論,從根本上引領思想風尚,造就德才兼備的人才隊伍、員工隊伍。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集團上下有效統一了思想,認識到人才的標準不單是專業素質強,還在于思想品質好,忠誠、團結、實干,必須是企業有用的人才。
古人云“德者,本也。才者,末也。”意指一個人的道德行為是根本,才華和才能是由根本所發展產生的枝末。換言之,德行猶如樹根,才能猶如枝葉,樹根不牢固,枝葉是不會茂盛的。歷史和現實都說明了一點,企業的人才標準是多個要素綜合在一起的,要始終朝著正確的方向培養、引進、使用、評價人才,確保隊伍既純潔可靠又充滿活力。
愛才,識才,惜才
放眼望去,靜安的高管層有其特別之處,特別的是在不少重要的崗位上,都是跟隨企業發展10年、15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開拓奮進者。這些奮進者,都經歷了基層一線的摔打磨練,都是各行各業的優秀分子,也都是各級管理層早發現、早培養、早幫帶的成功示例。時至今日,集團仍有一個好傳統:招聘員工,個人要定下職業規劃;使用員工,各級要為員工定下培養計劃,設計上升通道;考核業績,要把人才梯隊建設、人才流失率作為硬性指標來把握,使人才建設如同接力賽,一棒接著一棒傳了下來。
愛才、識才、惜才是人才匯集的關鍵所在。一個領導者,只有真正的愛才,才能聚合人才;如果不尊重人才,或者妒賢嫉能,也就不可能吸納各類人才來到自己的身邊;識才是領導者的必備素質,古人云“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只有領導者保持一顆公心,有一雙識才的慧眼,才能挖掘人才、發現人才,而不至于人才埋沒、流失;惜才也就是珍視和愛惜人才,“士為知己者死”,只有惜才之心、容才之量,才能做好發現培養和聚合人才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各類人才運用到重要崗位上,推動企業蓬勃發展、持續發展。
既要有為我所有的人才
又要有為我所用的人才
在今年10月25日醫療板塊召開的科室主任座談會上,集團領導再次闡述了作為人才密集型的醫院需要確立怎樣的人才觀,特別提出要多策并舉抓好專家型人才的優化配置,既要有為我所有的人才,又要有為我所用的人才。
醫院在人才配置上有過許多成功的探索,一方面按編定崗,不惜代價培養、引進專家人才;一方面,堅持“人才以用為本”,與省內外名院、名科、名醫協作,建立遠程醫療分中心,與安醫大一附院共建腫瘤專科聯盟病區,輪流定時安排專家坐診查房,與安中醫附院建立協作單位,帶隊伍、帶技術,人才不求我有,但求能用,產生了許多重要的作用影響。此外,從集團到各實體單位,也越來越多地采取靈活機制,選擇性的購買第三方服務,找專業的人、辦專業的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我所有、為我所用,是人才建設“兩條腿走路”的有效方式。為我所有,能夠保持隊伍精干穩定,保證各項工作正常運轉;為我所用,能夠共享寶貴資源,給隊伍增添力量,關鍵之時發揮關鍵作用。常格不破,人才難得;人能盡其才,則百業興。既有為我所有的人才,又有為我所用的人才,必將驅動人才隊伍建設高質量發展,走活集團管理運營的一盤大棋局。
人才靠選,靠帶,靠用,靠管
2020年6月下旬,養親里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主題演說比賽,一批新人登臺,話中心職能、表各自思路、提意見建議。這場比賽引發了集團領導的特別注意,深深感到養親隊伍的新生代已經出現,實力不凡、后繼有人。有的還形象比喻,“五朵金花”花開正艷,新的“五朵金花”又含苞待放了。
各實體單位正是靠著選人才、帶人才、用人才、管好人才,做到了人才濟濟、人盡其用。養親苑、養親里屢屢在省市養老護理專業大賽上摘金奪銀,醫院有一批自己培養出的高級職稱醫生,其他各條戰線也都是人才輩出,無不印證了人才培養需要打好組合拳,抓好全過程。“選人”在先,給人鍛煉展示自我的機會,通過公開“賽馬”,把真正的人才選生出來;“帶人”為重,“名師帶高徒”“強將手下無弱兵”,再好的人才苗子也需要陽光和雨露的播灑;“用人”為本,“實踐是磨刀石”,人才越是用當其時越能發揮作用、砥礪成長,人才還有一個“保鮮期”的問題,過期了也就失去了活力;“管人”為要,對人才不能求全責備,但也不能放手不管,同樣必須牢記“小愛是大害、小惡是大愛”的警言,做到是非分明、松緊有度、嚴愛相濟,在生活上多關心,在工作嚴要求。
搭建平臺,用好人才
近些年來,集團積極優化管理模式和工作運行機制,類似于政府的“放管服”改革,把運營管理的重點放在協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上。這其中突出的標志就是,集團更加注重營造人盡其才、共創共享的生動局面,特別提出:所有的投資要以保證質量、滿足功能需要為前提,確定員工薪酬體系也一樣,重要的是與崗位相匹配,起到鼓勵與激勵作用,助力員工積極創造價值、公平分享成果;所有的決策辦事要圍繞員工利益進行,把重點放在搭建平臺、創造機會、提供上升通道上,讓員工獲得更多的業績、更大的成就、更好的發展。
這是對全體員工提出的,也是對各類人才的激勵宣言。工作,平臺很重要;提升,業績很重要;一個再有才華、再能干的人,一旦離開了平臺,也就無法實現抱負、體現價值。集團大力延展健康產業鏈、擴大產業規模、增強發展后勁,說到底還是為了靜安家人有更長遠的發展,各類人才有更廣闊的舞臺,受益的不僅是集團,更是廣大的靜安家人。集團的發展呼喚人才,也必將造就人才,讓有真才實學的人有用武之地,真正形成用事業激發人才、讓人才成就事業,集體興個體興、集體好個人好的良性循環和發展格局。擺在各級管理者面前的是,如何更好培養人才、凝聚人心,促進員工個人和團隊集體成長,從而帶動業務拓展、事業發展、走向一個共同目標:讓更多人創造價值,公平分享成果,實現個人和家庭對美好生活向往。
人才者,人群中的優秀成員、精英分子;人才者,職業素養好、專業素質強;人才者,真才實學,大有作為,事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和堅強保證。選好、育好、用好、管好人才是篇綜合的大文章,靜安以其全局謀劃、實踐探索、經驗總結,已經初步形成一套有利于人才生長和發展的制度辦法,未來還將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造就更加有利于人才成長發展的土壤和環境,為打造百年企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